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BPR专区>正文

返回列表页

认识“持续流程优化”的重要性

时间:2014-03-24分类栏目:bpr作者:佚名

美国着名管理学家爱德华·戴明曾提出,一个企业85%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往往是由流程体系的不当造成的,而只有15%来自于岗位因素。至其晚年,他又将该比例调整为96%和4%,以强调流程的持续性改进对于企业完善质量控制、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必要性。

一般来说,认识“持续流程优化”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。

第一、“持续流程优化”是一种企业文化。它体现了企业对于持续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。企业通过不断完善的流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,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首先会从流程和管理上找问题。此外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的实现也需要企业内部成员能够具有强有力的合作精神,在问题出现后能够积极配合,与质量控制部门通力合作寻找问题原因,而不是相互指责,推卸责任。

第二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也是一种经营管理策略。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,必须时时紧跟市场的变化,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项经营活动。与此同时,通过持续不断地将吸收到的市场信息反馈给经营者,促使他们及时、准确地根据市场信息对流程进行改进或再造,以保持或提高企业持续的市场竞争力。作为一种经营策略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理解市场环境,并结合自身所长快速、准确地对其产品进行市场定位,积极开发迎合市场变化的新技术、新产品,以保证企业能跟上市场潮流,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。

第三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在具体执行中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有一些指标体系可用以记录和衡量流程中各环节的运行效果。通过这些数据的记录,决策者可以迅速发现各个流程间的相关性和冗余度,并以这些指标为基础,通过博弈论、运筹学的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,使企业效率不断提升。

最后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也是一门管理艺术。由于该体系的运行涉及许多参数的准确收集,因而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,以及企业与客户、客户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决策单位的有力领导。因此,CPI的顺利执行除了需要有完善的方法论外,还需要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运用高超的管理艺术。

当然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虽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,但成功将它应用于管理实践也绝非易事。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的有力保障,才能使该模式的功效得以实现。比如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的执行必须以严格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为前提,使各个流程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、环环相扣。又如,“持续流程优化”模式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有效的指标体系,使组织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、系统的记录,等等。通过“持续流程优化”,不仅能使企业减少各环节的浪费,提高运行效率,保障系统表现的稳定性,还能使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进运营效率,降低运营费用,来有力地抵抗外部竞争对手的挑战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更多的余地采取降价策略与对手周旋。

文章来源:网络
上一篇:BPR经典N法下一篇: